我来自虎林市农业农村局,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我们政银担如何携手,共谱“渔光曲”。一提到虎林,大家的耳畔是不是就自然而然地响起了郭颂老师那动听的歌声“乌苏里江来长又长,蓝蓝的江水起波浪,赫哲人撒开千张网,船儿满江鱼满舱。”这首歌很美就是我们虎林渔民的生活。虎林很美,美在澄澈。境内大小河流星罗棋布乌苏里江水系一、二级支流有27条。所以我们虎林有很多靠打渔为生的渔民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“向江河湖海要食物”,“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”。这些渔民就是总书记提出的“大食物观”的积极践行者!他们和那些保障人民群众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“肉案子”“油瓶子”“奶罐子”安全的人们一道,为丰盈大国餐桌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段海峰就是我们虎头镇的一位渔民。每天3点到8点,多数上班族的一天还没开始,他就差不多忙完了一天之中80%的工作。“讨江人”一个“讨”字,藏着诸多不必言说的无奈酸楚,但你问老段“讨江”这行苦吗?他的脸上却浮现出平和的微笑。“这一行是风吹日晒,体力活总是辛苦的!从三十几岁就下江打鱼了,十多年。打渔是种生计,也是生活方式!”
风吹发,水洗头,这就是渔民的写照。夏去秋来,秋去冬至。投入的是希望,等待的是收获,收获着喜悦,收获着信心,收获着满足。
为保护绿水青山,保障渔业高质量发展,我们虎林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一本科学的捕鱼日历,渔民要严格遵守捕渔期和禁渔期。捕渔期是渔民收获的季节,但是禁渔期他们的日子就有点难过。去年春天,段海峰就想趁着春捕前买一些材料,自己制作渔网,这样能省个万八千块钱,还想给船换个新的发动机,提前置办些渔具,但资金问题很是头疼。
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,“贵人”来了!这些人里,有我们当时的虎林市乡村振兴局、后来并入我们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,也有我们虎林农担公司的工作人员,大家一起积极想办法,创新设立了“渔捕担”。这是一款主要针对虎林市渔民开发的融资担保产品,通过信用担保的方式,仅需提供捕鱼证就可申请担保贷款,贷款金额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,实实在在解决了渔民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
拿到贷款那天,老段非常激动地表示:“捕渔十多年了,真没想到拿着政府发的渔民证就能贷款了!这下可太好了,又能帮我们省钱,还特别方便!”
其实在老段“方便”的背后,是我们多部门的多少次“不方便”:市乡村振兴局积极引导,虎林农担公司研发并落实,虎林市援边工作队、中国银行虎林支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!多次协商、沟通、走访、调研,还利用数据共享等手段,按照“政府背书+国企担保”原则推进了该项目落地。
如今的老段,在“渔捕担”的加持下,编织了新渔网、购置了新渔具、更新了新设备,整个开江季打渔比去年多了近万斤,收入也翻了两番,日子是越过越红火!每次“讨江”,他的歌声也更嘹亮了“白云飘过大顶子山,金色的阳光照船帆,紧摇桨来掌稳舵,双手赢得丰收年!